夏子问孝 子曰:"色难,之后是什么《论语》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7 15:13:02

“子夏问孝。子曰:‘色难。有事弟子服其劳,有酒食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’”
子夏问孝,孔子说:“和颜悦色很难。有事情,子女都去做;有酒肉,老人随便吃;这样就是孝吗?”

《论语》: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,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。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。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。全书共20篇、492章,首创 “语录体” 。南宋时,朱熹将它与《孟子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合称为“四书”。
编纂者,主要是仲弓,子游,子夏首先商量起草,纪念老师,忧虑师道失传。仲弓,子夏,子贡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,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。故汉儒曰:章句发明始于子夏。

子夏问孝,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。有酒食,先生馔。曾是以为孝乎?”

子夏问孝,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。有酒食,先生馔。曾是以为孝乎?”

翻译:
什么叫色难呢?就是态度很难。
“有事,弟子服其劳。”
有事的时候,像我们做后辈儿女的,看见父母扫地,接过扫把来自己做。
“有酒食,先生馔。” (先生是现代的一般称呼,古代对前一辈的人都尊称为先生)
有好吃的,就拿给父母长辈吃。
“曾是以为孝乎?” (“曾是”是假定的意思)
你以为这样就是孝吗?

替长辈做了事,请长辈吃了好的,不一定就是孝了。 为什么呢?——“色难”。
态度很重要,好像我们下班同家,感到累得要命,而爸爸躺在床上,吩咐倒杯茶给他暍。做儿女的茶是倒了,但端过去时,沉着脸,把茶杯在床前几上重重的一搁,用冷硬的语调说:“喝嘛!”
在儿女这样态度下,为父母的心理,比死都难过,这是绝不可以的。
所以,孝道,
第一个要敬,这是属于内心的;
第二个则是外形的色难,态度的。

子夏问孝,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。有酒食,先生馔。曾是以为孝乎?”--《论语》

意思:子夏问什么是孝道,孔子说:”在父母面前,始终和颜悦色很难。有事情,年轻人去帮着做,有了酒饭,让长辈吃,难道这样就是孝吗?”

其劳子夏问孝。子曰:色难。有事弟子服其劳,有酒食,先